2017年1月,由中信资本开发的上海大自鸣钟广场项目盛大开业,因其黄金地段的商业价值、独到的海派定位,成为引领商业建筑风格升级的新标杆。
基地位于西康路长寿路交界处,毗邻地铁13号线,地上七层,地下四层,主要业态为商业办公。该项目紧扣人文的社交主题,以时尚的设计手法对海派情怀进行了现代演绎,打造出经典和摩登、碰撞与包容的地标式购物中心。
海派特质
早在上世纪20年代,此处便已是商贾旺地,当年建有一座大自鸣钟纪念塔,解放后在拓宽长寿路时拆除,本项目取名大自鸣钟广场——意将商业形式“创新重构”,再现当年商铺连市的繁华,让老大自鸣钟独特的历史记忆植入新的商业场景中。
该区域不仅位置优越,而且历史底蕴深厚、文创新锐聚集。长期以来,海派风韵自南京路静安寺区域向北延续,使西康长寿一带的高端文化气息十分浓厚,项目的构思即源于老上海弄堂中蕴含的生活场景,外部造型以创造识别度为目标,内部设置了丰富的主题空间,展现了“不仅是购物”的社交氛围,使商场内的设施更具有吸引力,塑造出“晶彩”的新场景和精致的“新弄堂”,以带动该地区商业生态与价值的升级。
地尽其用
处于城市腹地也增加了不少设计难度,纵横的交通与既定的老区让占地空间十分局促。为使空间利用和商业利益达到最大化,最终开发出地下四层空间,建筑密度达55%。
总体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,外轮廓根据周边建筑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精确测算而来,做到了“量身定制”、“地尽其用”。
为减少建筑对长寿路和西康路的压迫感,一、二层沿街角均做了弧形退让,张力与动感互现,以增强商场入口的引导性和吸引力。
因受制于外轮廓和面积的限制,内部空间无法水平扩展,设计的策略是强调竖向的通透性和趣味性,中厅从顶层一直贯通到地下二层,加大竖向纵深的立体感,产生上下流动的空间效果,五层也退让形成了室外露台、屋顶花园等城市生活社交场景,并提供餐饮与遮阳等户外功能,以创造、烘托、强化商业氛围。
巧思内景
室内中厅空间:并非各层简单的叠加重复,而是刻意创造尺度不一的“错层平台”。各楼层错落有致,各主题个性鲜明,提供了观赏中厅的多个驻脚空间和差异化的空间体验。
流动:自动扶梯作为联系上下层的斜向元素,通过密集构件将护栏与各楼层统一起来,使每个细节突显流动的艺术感。室内设计运用基本的美学手法,在重复中注入变化,在变化中寻求统一,充满了逻辑之美。
天窗自然采光区:最重要的视觉焦点,在玻璃的下方吊挂了大小不一的六边形的亚克力装饰构件,繁星点缀,成为中厅最为绚丽的亮彩。
灵动立面
外部 “灵动立面”的几何图形与灯光排布相映成趣,内外通透,特别是夜明时刻,光影变幻,宛如一方互联海派时空的晶体嵌入连绵起伏的广厦簇群之中。
外立面采用超常规的尺度处理手法,消减楼层线条,突出7层体量的整体尺度。
双层幕墙系统:参数化造型的铝合金构架与内侧玻璃幕墙内外互动,使趣味性、自由动感结合。立面系统总厚度在500mm至200mm之间,由9种类似的构件单元组合而成,从西向北,呈由疏而密、由大渐小的尺寸特性分布,在视觉上塑造出柔顺的渐变效果,也增加了室内外的透明度,增强建筑的开放性及可识别度。
城市之眼:横跨两层的大型开口,其作用是将内部功能更透明化的呈现于外部,并为观景提供更宽广的视角。在地下一层,城市之眼的开口直接转变为下沉式户外庭院与餐饮空间。“城市之眼”、“观景外摆”将都市的绿意融合演绎,构建、孕育出了全新的生活和社交价值。